陈凯晴小姐/利雪儿小姐
什么是网络欺凌?香港网络欺凌现况如何?
网络欺凌是指透过社交媒体、短信或电邮等平台,持续、故意地针对某人进行侮辱、排挤或伤害的行为。这类行为具备重复性、有害性与针对性,常发生在受害者难以逃避的网络环境中,对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造成深远影响,例如引发抑郁、焦虑或自尊心下降等问题。
上升趋势:近年网络欺凌事件有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学生花更多时间在线学习和社交。有调查显示,约1至5成香港儿童曾遭受网络欺凌。
伤害影响:网络欺凌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难以完全删除,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深远影响。许多受害者同时在网上和现实生活中遭受欺凌,情况雪上加霜。
求助率低:有超过六成的受害学生表示未曾向家长或老师求助,担心举报会引来更多骚扰。
施害行为普遍: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曾参与过网络欺凌行为,这些行为包括将个人与他人的私人讯息截图并传送给第三方或社交媒体、转载或赞好嘲笑他人的文章或留言,以及贴文或投稿嘲笑、指责、攻击或侮辱他人。
网络欺凌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欺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情绪有著长期且深远的影响,常见问题包括:
抑郁:受害者经常感到无助和绝望,可能出现抑郁症状。
焦虑:担心再次成为目标,导致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部分个案甚至拒绝上学。
自尊心下降:受害者可能因被贬低而怀疑自己的价值,变得敏感且自我否定。
孤独感:感到被排挤,导致社交孤立,甚至与朋友疏远。
网络欺凌与青少年自杀风险之间有著密切的关联。遭受网络霸凌的受害者常常经历严重的情绪困扰,这些情绪问题可能导致自杀念头或行为。研究表明,遭受网络欺凌的青少年比未遭欺凌的人更容易产生自杀想法或尝试自我伤害。网络的匿名性和广泛性可能加剧孤立感和绝望感,成为青少年自杀风险的重要因素。
家长应如何辨识网络欺凌征兆?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与情绪变化,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征兆:
家长应如何应对孩子的网络欺凌问题?
如果孩子是受害者:
当发现孩子是欺凌者而非受害者,家长同样需要采取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处理:
家长应避免单纯责备孩子,因为这可能让孩子产生防御心理,甚至加重问题行为。以关心和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能更有效帮助孩子改正行为。
如何预防网络欺凌?
家长与学校应从多方面合作,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本文章所载内容只作参考用途,并非提供任何专业诊断和治疗的意见。
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接收医院公告
继续尽览所有内容。如有最新资讯,将会透过电邮通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