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抑郁症的成因复杂,没有单一的病理机制可以充分解释每位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原因。然而,过去30年的抗抑郁药物仅针对单胺系统(monoamine),往往未能顾及其他可能的病理成因。不少抑郁症患者亦未能透过服用以往的抗抑郁药物得到缓解。
现时,医学界积极发开发针对其他系统的新抗抑郁药物,当中包括针对谷氨酸系统 (glutamate)的药物。透过双管齐下的药物治疗方案,患者有望在更短时间内减轻抑郁情绪,得到缓解。
过去数十年,抑郁症研究专注於单胺假说,其提出抑郁症患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出现失衡,当中包括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市面上大部份口服抗抑郁药的运作原理皆针对单胺系统,透过提升单胺水平以改善患者情况。
谷氨酸(glutamate)为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大脑一半以上的神经元连接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近年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谷氨酸讯号传递出现异常,令大脑中部份关键区域的神经元之间大脑的连接量和强度下降,继而影响情绪控制。透过阻断一种称为NMDA受体的谷氨酸受体,相信能增加谷氨酸释放,改善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表现。研究亦显示,在使用谷氨酸受体调节剂后24小时内,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数量有所增加和强度提升。
谷氨酸受体调节剂的运作原理以谷氨酸系统为本。
谷氨酸受体调节剂为一个喷鼻剂药物。一个喷鼻剂装置可喷两次(每个鼻孔喷一次)。在首4周,患者通常需要每周使用两次。在接著4周,患者通常需要每周使用一次。此后,患者通常需要每周或每两周使用一次。如有需要,医生将根据患者情况于每次疗程相应减少或增加剂量,以维持治疗反应。
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接收医院公告
继续尽览所有内容。如有最新资讯,将会透过电邮通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