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㦤医生
Netflix剧集《混沌少年时》自播出后引起热烈讨论,剧中呈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青少年问题,亦引发家长对亲子关系的反思。剧集虽然带有戏剧化和夸张成分,但其核心探讨的青少年困境,让我们看到他们既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成为加害者的复杂角色。下文将从几个角度分析剧中所呈现的青少年问题,希望家长能从中得到启发。
1. 建立自我身份认同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探索自我和确立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他们会渴望被认同,但往往会以不成熟甚至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剧中,主角因不被受害者认同,或因网络上的恶意批评而作出反击,甚至采取激烈的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对认同的渴望。现实中,不少青少年会在网络平台追求认同,通过标新立异的发文或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来获取关注,网络欺凌也因此变得日益严重。
剧中主角在监狱里挑衅心理学家的行为,也是为了获得认同和理解,然而这种错误的方式却令周围的人对他更加失望。家长应深刻意识到,如何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2. 同辈压力与归属感
青少年非常注重人际关系,来自同辈的压力往往是他们的重要压力来源。
在《混沌少年时》中,有角色因为性向、外貌或经济条件遭到边缘化,甚至被逼加入帮派寻求认同,并因此卷入吸毒、伤人等危险行为。现实中,不少青少年因无法处理同辈压力而选择隐忍,最终可能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甚至不愿上学。家长应主动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支持与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人际压力,并勇于寻求协助。
3. 家庭关系的冲突
青少年时期是亲子关系最容易产生矛盾的时期。子女渴望自主和私隐,但父母仍将他们视为小孩子,试图控制他们的生活,从而加剧了矛盾。子女对父母的关怀渴望又抗拒,家长们往往觉得表面没有问题便得过且过,子女亦觉得父母不明白自己,不再和父母说心事,在父母面前只是摆出一副例行的样貌,亲子之间变得越发疏离。
剧中,主角的父亲自以为了解儿子,但实际上从未真正关注过他的内心世界,直到儿子犯罪后才发现自己对他的生活一无所知。这种「既渴望又抗拒」的亲子关系,正是很多家庭的写照。家长应该放下成见,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与子女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桥梁。
4. 社会结构与校园压力
剧集揭示了青少年因家庭背景、父母职业或贫富差距而遭受欺凌的现象。校内欺凌问题因学校辅导不足而未能有效解决,受害者为求自保,有时会反击或成为新的加害者,形成恶性循环。
青少年在面对校园或社会压迫时,往往缺乏正确引导,令问题进一步恶化。家长和学校应携手合作,为孩子提供支持,并推动建立更健康的校园环境。
5. 情感与性的探索
剧集中,青少年角色对情感和性产生困惑,这些不成熟的表现包括过度占有、妒忌,甚至为了面子而做出不理智行为。
女受害者因被拍摄不雅照片而遭校园传播,却无人出手帮助,反而被嘲笑和孤立。这些情节反映了青少年在面对性骚扰、身体变化时的无助,而这些问题常常因害怕污名化或缺乏支持而被隐藏。家长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开放的对话空间,让孩子感到安全,能够坦然讨论情感和性相关的问题。
6. 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
剧集隐晦地描绘了青少年的心理困境,包括厌食、自残等行为,让观众意识到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深远影响。
主角的父母因他的罪行备受邻里排挤,精神上亦几近崩溃。这反映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自身,也会波及整个家庭。因此,当孩子面对心理困难时,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协助,并为家庭成员提供支持和疏导。
结语
《混沌少年时》虽然是一部戏剧,但它揭示了当下青少年在身份认同、同辈压力、情感探索、家庭关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多问题。
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交织的时代,家长需要更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并给予足够的关爱与支持。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成长路上迈向更健康的未来。
本文章所载内容只作参考用途,并非提供任何专业诊断和治疗的意见。
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接收医院公告
继续尽览所有内容。如有最新资讯,将会透过电邮通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