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懿医生
照顾ADHD(专注力失调及过度活跃症)的小朋友对父母来说不容易,不过其实由如何判断小朋友患上ADHD、照顾确诊子女的心态以及方式都大有学问。精神科医生董家懿就表示,家长不宜自行判断子女是否患上ADHD,应该要经医生诊断,一旦子女确诊亦应该抱持正面的心态对待,避免把所有问题一肩挑起,怪罪自己或者子女。
照顾确诊ADHD的小朋友会遇上不少问题,第一个难关就是如何判断小朋友患上这个疾病。董医生就呼吁家长不要单纯依赖自己的判断,除了外界的反应之外,亦有名为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国际性标准,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制定。
如果家长发现小朋友顽皮、失控,而学校亦反映小朋友出现太过活跃及不专心等的情况,而且严重到影响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时,家长就应带同小朋友就医,由精神科医生根据DSM-5的标准作出专业判断。虽然DSM-5的标准属公开资讯,但董医生就不建议家长自行判断小朋友是否患上ADHD,避免过度放大或轻视小朋友的问题。 虽然小朋友确诊ADHD会对学习做成不少影响,不过并非所有学习上的问题也可以归类入ADHD。
董医生指出,学习表现不佳可以由多种问题构成,包括未能跟上学习进度、上课不专心甚至骚扰同学等的情况,有可能是因为太过困难未能追上进度所致,或者是一些身体障碍,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进度。反过来说,如果他们认为课程太易,也有可能因为无聊打扰其他小朋友学习,同样跟ADHD无关,所以要判断小朋友有否患上ADHD不应该只以学习成绩来标准,应以行为结合周遭的反应作判断。
一旦小朋友确诊ADHD,家长往往会觉得不知所措,董医生表示首先家长应正面面对,ADHD并非不治之症,药物及行为治疗都可以对小朋友产生很大帮助。家长亦应多加认识这个疾病,并且加强与医生、学校合作,如果小朋友需要服药或行为治疗,家长亦可以多加协助。家长更不应该怪责自己,因为ADHD成因复杂,包括先天、后天与环境因素等等,并非因小朋友或家长犯错而出现,近来ADHD的个案亦变得普遍,不用过份悲观,亦应避免陷入与小朋友之间的拉锯,如果难以处理时更应找人帮忙,防止压力累积,保持正面、乐观的心情面对。
董医生亦跟我们分享了一些照顾ADHD小朋友的秘诀:首先是因为ADHD小朋友集中力不足,家长指示尽量要简单清晰,避免字数太长或步骤太多,令小朋友难以吸收。第二个要点是ADHD小朋友常常会感到自己比起其他人能力不足,做成没自信的性格,家长要多多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不要吝啬赞美;对于他们日常做到的小事多加欣赏,从小地方协助他们重新建立其自我认同。第三点则是因为ADHD小朋友的时间管理不佳,家长可以透过设定时间表协助小朋友建立规律生活。董医生强调,家长不应把患上ADHD的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作比较,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要让ADHD小朋友建立正常生活,董医生就建议由规划日常生活开始,时间表可作具体清晰的界定,培养小朋友在指定时间作指定行动的习惯。不过,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必须要让小朋友有休息时间,让休息与学习平衡,防止小朋友因专注力不足无法完成工作。
时间表亦应由家长与小朋友共同制定,并确保安排是可以在小朋友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必要时更可以求教医生的专业意见作指引。除了时间之外,环境方面也有要求,在小朋友需要专注的环境,应该尽量清除必须品以外的其他物件,以免小朋友分心。董医生又建议设立赏罚计划,以正向鼓励的方式,在小朋友完成目标时给予一些奖励,都有助小朋友建立自信及正常的生活方式。她又表示亲子关系对于照顾有ADHD的小朋友非常重要,可以让不少行动事半功倍。家长亦可以透过游玩的方式增加小朋友的专注力,例如桌上游戏有助小朋友了解规则及跟据指示行动,或者是市面上常见的「找不同」类型游戏,都能训练小朋友的专注力,又可以促进亲子关系。
相信不少ADHD小朋友的家长都希望他们可以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以减少学习上的困难。董医生就建议家长跟学校多作联络,让校方作出配合,包括减少需要抄写的内容,或者是在考试的难度上作出调整等等。由于ADHD小朋友对于阅读大量文字有困难,家长亦可以圈重点及改以图像化记忆等方式,由小开始训练他们处理有关问题。
另外,ADHD小朋友有时会比较大意,所以日常要培养多检查功课的习惯,亦可以用记事纸写下需要记住的资料,以减少因为粗心大意在学习上造成问题。 董医生又特别指出,对于患上ADHD的小朋友来说,初中时期是一个分水岭,有部分家长会因为子女已经升中而减少对他们的照顾。其实踏入中学要学习的东西更多,学校的教学模式亦会有不少转变,如果家长在这部份疏忽照顾,是有可能让小朋友「打回原型」,难以面对困难。相反当经过中学第一年的适应期,踏入中学二年级之后,如果行为及药物治疗的效果良好,并让小朋友培养出良好生活习惯,就可以继续改善专注力不足的情况,毋须再加强治疗。
疫情带来的新常态也为照顾ADHD的小朋友增加了不少困难。董医生就分享了一些个案,由于学生以zoom遥距上课,家长亦因公司安排在家工作,于是出现了「困兽斗」的情况,更让亲子之间造成不少争执。另外,亦有家长因为无须回校就自行为子女减药甚至停药,结果反而因为遥距上课的环境不同及家中太多学习以外的引诱,令小朋友变得更加难以专注。另外也因为疫情期间小朋友可以外出的时间大大减少,缺少发泄精力的地方;或者平常的生活规律及时间表被破坏等等,都会引起不少问题。
董医生亦特别强调药物的问题,希望家长不要自行为子女减药甚至停药。ADHD主要会为小朋友带来三个征状,包括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及冲动行为,都可以透过药物减轻。精神科医生亦只会在问题严重到会影响生活时,才会要求患者服药。现时的ADHD药物副作用轻微,亦会因小朋友习惯服药而减少。其中一种对中枢神经刺激剂不单不会「致呆」,反而会让服用者更有精神。只要按照医生指示的时间和份量使用,就可以大大减少因ADHD引起的征状。
其实患有ADHD的小朋友并不代表与正常生活及学习无缘,只要有耐性及对ADHD的正确认识,就能学会与这个疾病共处。身为家长,能以乐观心态与子女一起面对,配合医生及学校的协助,并建立出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小朋友的问题会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章所载内容只作参考用途,并非提供任何专业诊断和治疗的意见。
原文: UrbanLife Health
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接收医院公告
继续尽览所有内容。如有最新资讯,将会透过电邮通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