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醫生
面部疼痛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病因多且往往涉及不同專科醫生的診治。
面部神經感覺主要由三叉神經負責。三叉神經有三個分支,分別接受來自頭面部的前額上頜和下頜觸痛感覺。除了接受皮膚感覺外,三叉神經還傳導來自深部結構的觸痛覺,包括鼻竇,牙齦,舌頭甚至顱內腦膜等。由於腦神經結構複雜面痛病因很多,例如比較常見的帶狀皰疹發作,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牙痛和顳下頜關節紊亂症等,嚴重的顱內腫瘤或血管性疾病也可引起。由於診斷涉及不同專科,包括頜面外科,牙科,耳鼻喉科和神經內科和外科等,診斷不但需要詳細病史和臨床檢查,往往還需結合影像檢查才能做出。
藥物治療
大部分的三叉神經痛以藥物治療為主,常用包括卡馬西平 (Carbamazepine ) 和奧卡西平(Oxcarbazepine)。在服藥期間可使近七成半的患者有效減少痛楚,部分患者需長期服藥。副作用包括頭暈,疲倦和行走不穩等,另外部分患者出現耐藥和療效減退。處方藥物之前應檢查HLA-B1502基因,避免藥物引起嚴重過敏反應。
手術治療
嚴重的三叉神經痛藥物治療無效,可以採用外科手術治療。這種微血管減壓手術是病因治療,解除神經壓迫可以治癒三叉神經痛,同時保留三叉神經感覺功能。手術方法是採用耳後開顱手術,大約需要4-5釐米的手術傷口,在手術顯微鏡下將位於三叉神經根部異常靠近、並對三叉神經造成壓迫的血管分離推開,並放置隔離物料稱滌綸棉墊Teflon, 使血管和神經永遠分離,從而解除血管對神經根部的壓迫。手術可以達到疼痛消失並保留面部感覺的療效,復發機率也比較低。手術治療的指徵和風險需要對身體狀況和影像檢查詳細評估得出。
神經根損毀治療
三叉神經的半月神經節是感覺訊號傳導到腦幹的交會處,可以通過射頻加熱減低痛覺傳導。治療在局部麻醉下進行,通過面部穿刺,導入射頻針到達三叉神經半月節位於顱底的位置,加熱治療的同時可以監測面部感覺。射頻損毀治療適應藥物無效又不願血管減壓手術的患者,約九成患者可以大大緩解疼痛程度,部分患者治療後可能面部麻木或疼痛復發,但這種治療安全性高可以重複應用。
放射治療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常稱伽馬刀,利用放射綫聚焦神經節達到損毀止痛目的。這種治療沒有傷口出血和感染等併發症。約七成患者可以達到疼痛緩解的目的。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素的疾病,有多種治療方法,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各種治療方式的利弊加以考慮,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取得最佳療效。
本文章所載內容只作參考用途,並非提供任何專業診斷和治療的意見。
訂閱我們的新聞通訊以接收醫院公告
繼續盡覽所有內容。如有最新資訊,將會透過電郵通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