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

腎臟構造奧妙,它擁有約140英里長的腎小管及數百萬個像篩檢程式般的腎小球,專門負責調節體內的水份及電解質,將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排泄出體外。此外,腎臟也製造一些重要的荷爾蒙,用來調節紅血球的生長及骨骼的鈣化。

腎病症狀

  1. 小便起變化:變得過多或過少,夜尿頻密(腎臟不能有效調節水份);小便帶血(泌尿系統出血)或起泡(蛋白尿);小便時赤痛的感覺(尿道炎)。
  2. 腰痛:可能性包括結石、腎盂發炎或腫瘤等。
  3. 瞼腫、腳腫、氣喘、高血壓:腎臟不能排泄多餘的水份。
  4. 末期腎衰竭:食欲不振、作嘔、暈眩、骨痛、氣喘、腳腫、疲倦、昏迷及抽筋。
    天然賦予腎臟有大量盈餘的力量,故只有當腎臟損失了超逾七成以上的功能時,才有症狀可見。這也許能解釋為甚麼對一些病者來說,腎病起初無聲無息,及症狀稍現,便已進入需要洗腎的末期階段。

慢性腎衰竭的病因

  1. 糖尿病:在香港也許是最常見的病因,約有五成洗腎者都患有糖尿病
  2. 腎盂腎炎:俗稱腎炎
  3. 高血壓
  4. 多囊性腎病:是遺傳性腎病之一種,腎臟受到多種水瘤破壞
  5. 結石或其他阻塞性病變
  6. 逆流性腎病變:因尿液逆流引致的腎損傷
  7. 狼瘡性腎炎

檢查腎功能

有些腎病,例如多囊性腎病或遺傳性腎炎,與遺傳有著密切的關係。這類腎病患者的家人,應該定期作身體檢查,以便及早預防腎病的出現或惡化。若懷疑自己患有腎病,應立即作身體檢查,包括量度血壓、化驗小便及血液樣本,如有需要可作超音波、腎臟抽樣本檢查等。

治療腎病

早期的腎病,應及早對症下藥以防病性惡化。舉例來說,結石可以動手術或用體外衝擊波碎石方法清除;狼瘡腎炎及部份腎炎可用類固醇及抗瘤藥治理;高血壓應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糖尿病者需嚴謹控制血糖。

當腎臟的損壞過了某個階段,即使消除原來的誘因後,亦會繼續惡化下去。到了慢性腎衰竭時,病者便須調理飲食,避免太鹹、蛋白質太多、鉀或磷太多的食物;水腫的病人則避免飲水過多。

到了末期腎臟衰竭階段時,病者便需要透析治療以維持生命。

透析治療分以下兩種

  1. 血液透析:原理是借著透析機器將血液抽離體外,方法是通過含有人造半透膜的人工腎臟,將血液中的廢物及多餘水份過濾出來,餘下清潔的血液再送回體內。
  2. 腹膜透析:原理是利用人體內的腹膜在體內進行血液淨化,先將一根軟管植入腹腔內,然後把透析液經軟管注入腹腔,再定時將充滿廢料的析液排出,並換入新鮮的透析液。需每天進行3至4次的交換。

一般來說,腹膜透析需每天在家中進行,須在清潔環境下小心進行,否則可以出現腹膜炎或導管出口處受感染。血液透析則需使用儀器,多在中心或醫院內進行,病者需每周進行2至3次治療,每次需3至6小時。

腎臟移植

腎臟移植成功可免除透析治療。並非每個腎病患者都適合腎臟移植。由於在移植手術後,病者須終生服用抗排斥的藥物,而這些藥物會令人體扺抗力減弱,感染的機會便會增加。對於一些年紀太大而體質差的患者,或慢性病患者(如肺病、心臟病、氣管擴張等),感染的危險性可能會增加,減少了移植的可行性,所以必須由腎科醫生評估身體狀況,以決定是否適合換腎。此外,病者與捐腎者均須血液及組織性互相吻合,方可進行移植。

本文章所載內容只作參考用途,並非提供任何專業診斷和治療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