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認知障礙症

甚麼是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或老人癡呆)是一種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起腦部功能逐漸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判斷力、執行力、語言和學習能力會受到影響。 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情緒、行為及感覺官能的改變。導致這些症狀的大腦變化,可能早在症狀出現前 20 年就已開始。 

 

認知障礙症在香港的情況

在香港,認知障礙症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70歲以上人士中,約有十分之一患有此病,而80歲以上的長者,患病比例更高達20%至30%。

 

發病年齡

認知障礙症主要影響65歲以上的人士。然而,有部分患者的症狀在65歲以前便出現。這類患者在醫學上被稱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如果您有以下情況,也應該從50歲開始關注自己的腦部健康:

  • 有認知障礙症的家族史
  • 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或中風等慢性疾病

如何關注腦健康

定期進行評估,可以跟進認知能力的轉變,以便及早介入,制定治療方案,可延緩認知能力的衰退,幫助患者維持更長久的獨立生活,減低照顧者的壓力。

我們的服務

認知障礙症評估

當您懷疑自己有腦退化,您可以先透過我們的網上認知障礙自我篩查,初步評估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或直接聯絡我們專業醫護團隊,預約由專科醫生主理的專業評估!

認知障礙症成因、病徵及治療方法

主要成因

認知障礙症有多種類型,病因各異,對大腦的影響也不同。了解認知障礙症的根本原因有助於理解病情,並制定適當的治療方案:

  • 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最常見的成因,約佔所有病例的65%。由於腦內逐漸形成澱粉樣蛋白斑塊和神經纖維纏結,導致腦細胞逐步退化。患者的記憶力和自理能力會隨著病情發展而逐漸喪失。
     
  •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是第二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約佔30%的病例。它通常是由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疾病引起,這些情況會導致腦部的血液供應不足,最終引發腦細胞壞死。
     
  • 其他成因
    包括路易體認知障礙症、額顳葉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病相關認知障礙症, 甲狀腺失調 , 缺乏維他命B12、病毒感染, 腦部腫瘤, 腦積水, 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抑鬱或酗酒等。
階段與病徵

認知障礙症的發展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初期、中期及後期。每個階段的病徵都不同,因此照顧方式也需要隨著階段而調整。

如何知道是否患有認知障礙症?

如果您或親友出現記憶力下降、混淆時間和地點、或難以完成日常任務的情況,及早進行評估至關重要。醫生可能會建議您接受以下檢查來確認診斷:

認知健康評估

專業醫護人員會以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香港版(HK-MoCA)評估患者的記憶能力、語言表達、注意力以及視覺與空間能力。

血液檢查

檢測生物標記 (如p-tau 217)可幫助診斷阿茲海默症。其他檢測,如甲狀腺素和維他命B 12,可排除其他可能病因。

影像檢查

腦部磁力共振(MRI)或電腦掃描(CT),可檢查腦部結構變化。正電子掃描(PET)可檢測澱粉樣蛋白斑塊,確定阿茲海默症的診斷。

治療方法
  • 抗類澱粉樣蛋白藥物 

    FDA 批准的新藥,適用較於早期患者。 能清除大腦中的類澱粉斑塊,減緩記憶力衰退,並延緩日常生活能力退化。  使用此藥前,醫生會進行 PET 掃描和 MRI進行詳細檢查。 

  • 緩解症狀的藥物

    膽鹼酯酶抑制劑和 NMDA 受體拮抗劑可以幫助維持神經訊息的傳遞,幫助紓解症狀,但這些藥物無法根治疾病。

  • 其他藥物

    醫生可能會建議其他藥物來幫助控制認知障礙症患者出現的各種症狀,例如抗憂鬱藥和抗精神病藥。 

  • 非藥物治療

     除了藥物,還有許多非藥物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例如透過各種活動來刺激大腦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友善的環境和照顧,以及進行各種有系統的活動。 

健康資訊

服務地點

查詢或預約認知障礙症服務:
Ico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