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专栏文章

机械臂辅助人工关节置换 踏出无痛新一步

林健伟医生

骨科

关节置换手术有逾半世纪历史,发展与时并进,由最初全人手形式,至二千年初的计算机导航协助,到今天的机械臂辅助,将手术精准度再一步提升,病人术后更快康复步行。

「我以为往后的日子只能靠轮椅代步,没想到今天可以再次站起来无痛步行,感觉真的很奇妙!」六十岁的廖太太在六年前开始受关节痛困扰,每当走路时盆骨近大腿位置异常疼痛,她最初以为步姿欠佳所致,曾尝试针灸及物理治疗。但其后痛感愈演愈烈,经骨科医生诊断始知道是髋关节退化。

廖太太初时服用止痛药及减重希望改善,惟髋关节疼痛加剧,去年她已经无法正常步行,需要坐轮椅。医生建议她考虑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这种大手术,她一度迟疑,考虑足足半年才鼓起勇气接受。

廖太太今年五月接受机械臂辅助左髋关节置换手术,完成手术后第二天,已经能够落地步行及接受复康治疗,目前她正等候医生安排右髋关节置换手术。她笑言,一早知道手术如此进步,便会「早做早享受」,毋须承受痛楚。
 

换关节技术 精益求精

仁安医院骨科专科医生林健伟表示,不少长者受关节退化困扰,步行时十分疼痛,影响日常生活。病情轻微的可以透过保守治疗,例如减重及物理治疗等纾缓征状,部分人可以注射透明质酸;假如接受过相关治疗,依然未有改善,或关节出现严重变形及影响到日常生活,可以考虑接受俗称「换骹」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香港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比髋关节置换多。林医生解释,亚洲人天生大腿倾向内弯,即所谓「O型脚」,步行时较多依赖膝关节内侧,磨蚀速度因而较快,加上退化与年龄有关,而本港人口男性及女性寿命平均为八十一岁及八十七岁,患有关节退化人数自然多。

廖太太曾担心置换关节是大手术,也忧虑到人工关节的耐用度,有生之年可能要换第二次关节,所以迟迟未敢接受手术。林医生引述研究指出,大约九成患者的人工关节术后十年依然运作正常,有时用了二十年仍状况良好。

关节置换手术在医学界已有数十年历史,期间不断有改善。传统方法是全人手在关节前方开一个切口,移除受损的软骨及骨骼,然后植入人工关节去恢复关节功能。传统手术伤口较大,而且切割及置入人工关节的尺寸全靠医生经验,可能有偏差,术后满意度视乎个案而定。

随着技术日益进步,如今的关节置换手术发展得成熟,有计算机导航辅助,准确度提升,膝关节退化患者可因应病情选择置换全膝或半膝人工关节。


林医生说,半膝关节置换手术造成的伤口较短,复元速度较快,以住院时间计算,全膝关节置换平均为四至五天,半膝关节置换患者两日已可出院,部分欧美国家甚至将其列为日间手术,术后两至三个月已能活动自如。

由于换半骹患者的膝盖弯曲角度较大,感觉自然,故此满意度比起全膝关节置换更高。「部分患者觉得自己好像从未做接受过手术一样。至于怎样决定换全膝或半膝,必须因应患者需要,年纪、退化程度及生活需要等因素,没有最好的单一选项。」林医生说。

全机械臂关节置换系统,包括电脑、导航系统及机械臂三部分。

在机械臂辅助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系统协助下,手术精准度再一步提升。

关节退化调整移动角度

机械臂系统规划髋关节刨骨角度及幅度

电脑规划手术后双脚长短

电脑清楚显示置入的髋臼杯角度是否准确

三维扫描 精细规划

时至今日,关节置换手术再迈进一大步,仁安医院最新引入的机械臂辅助人工关节置换系统,就配合三维计算机扫描,精准度进一步提升。

林医生说,患者在术前四至六星期需要接受三维计算机扫描,经计算机系统收集及分析扫描得出的数据,以组成三维骨骼模型,以便医生全盘了解关节状况及规划手术。

以往全人手、计算机导航所使用的二维光检查,仅能提供平面影像,术前计划全凭医生的经验而制定,如今在机械臂计算机程序的协助下,就能准确分析关节结构、病变程度、关节假体尺寸、植入位置,以至被切割的角度等,让医生可以预视患者骨骼状况,以及掌握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变量。

经常说「机械臂手术」,不要以为是由机械人操刀整个换骹过程,正式来说,其实是透过机械臂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机械臂手术系统一般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计算机、导航系统及机械臂,担当着不同角色,例如导航系统,好比医生的眼睛,骨科医生进行手术时就如多了一个机械人从旁协助。

「术前,计算机程序已经划好位置,设计好图则,兼且拟定好切割角度,减低以毫米计的误差。机械臂及计算机导航的工作就是协助执行及确保手术的精准度,医生的角色则是操控这套系统,并且预防伤及其他组织及减少挫去过多骨,以及处理患者身体移动等突发情况。」林医生说。

安全感应 有错即停

机械臂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是如何进行呢?林医生说,医生会注视屏幕影像,监控机械臂进行切割,直接截骨,毋须使用截骨模板,使整个截骨过程更加安全稳定。相对全人手手术,实际落刀角度或有误差,传统上仍要以人手操控,或令假体未能植入最理想的位置。

而机械臂辅助关节置换手术系统因使用了安全感应技术,有助减低伤害软组织的机会。这些软组织主要包括肌腱、韧带及软骨等,有连接肌肉及骨骼、承托关节及纾缓压力的作用。假若软组织受损,除了失去相关作用,患者更可能因此出现疼痛及活动能力受限。

「如何截骨、截多少、放入假体的角度,系统一早已规划好,若然切割范围偏离两毫米边界,或系统感应到软组织,便会自动停止切割。而在患者骨头放置的追踪器,实时监察人工关节及韧带的活动及张力,有需要时可在手术中调节,达致关节平衡。手术过程中,亦会有技术人员驻场,负责微调机械臂的角度,确保技术层面运作顺利。」林医生说。

本文章所载内容只作参考用途,并非提供任何专业诊断和治疗的意见。

其他相关文章

Icon Email
加入我们的电子通讯

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接收医院公告

Ico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