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胸 (爆肺)
氣胸廣東話俗稱爆肺。肋骨與肺部間隙稱為胸膜腔。胸膜腔一般是只有少量胸液。 氣胸是指胸膜腔內出現不正常空氣積存,壓迫肺部,導致患者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症狀。氣胸可分為兩大類包括自發性氣胸及次發性氣胸。
自發性氣胸常發生於身材高瘦之年輕男性。引發自發性氣胸的主要原因為肺部頂端之氣泡破裂引起。氣泡形成的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吸煙會增加氣泡形成及破裂機會。自發性氣胸自然出現,及在毫無預警下發生。最初患者感到胸痛和咳嗽,嚴重時可引致呼吸困難,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自發性氣胸治療
對於首次自發性氣胸,第一線治療利用細針、導管或胸引流管將胸膜腔內空氣抽走便可。 採用此方法治療,成功率約七成,但有約三成復發率。 除非併發症出現,患者不一定接受手術治療。併發症包括抽氣後持續漏氣多於二至三天、胸腔出血及感染。
第二次自發性氣胸,復發率增加超過六至七成,因此建議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微創氣胸手術治療
氣胸手術治療目的是切除肺部之氣泡。同時肋骨與肺部間隙(胸膜腔)沾黏著-肋膜沾黏術。手術適應症包括第二次自發性氣胸、持續漏氣多於二至三天、氣胸併發症如胸腔出血、感染。近年來,一些胸外科醫生傾向於患者在首次自發性氣胸出現提供預防性手術治療選擇。因為手術顯著減少復發和再次入院的次數,特別是那些有大肺氣泡的患者。
傳統開胸氣胸手術傷口創傷性大及康復慢,所以傳統開胸氣胸手術已經被微創胸腔鏡手術所取代。胸腔鏡手術在患者腋下作兩至三個小切口(大約一厘米),再以胸腔鏡協助下切除肺部之氣泡及進行肋膜沾黏術。
爲了進一步減少手術的創傷,近年來採用迷你胸腔鏡進行微創單孔手術。單孔胸腔鏡手術在患者腋下作一個小切口(大約兩厘米)或利用胸引流管傷口。微創單孔胸腔鏡手術和一般胸腔鏡手術效果類似,但手術後傷口疼痛及疤痕都明顯減少,患者對傷口滿意度也比較高。手術一般需時一小時左右,平均住院只需兩天,大部分患者可於手術後兩星期正常上班或作非體力勞動工作。不但傷口更小, 恢復更快及併發症低,效果也更好,是提供自發性氣胸病患手術治療之新選擇。
手術風險
胸腔鏡手術後氣胸復發率大約百分之一至三,吸煙患者復發率比較高。大部分情況可以經由胸引流管灌入肋膜沾粘劑,可以有效降低氣胸復發率。只有小部分患者需要重動手術。其他併發症如持續漏氣,血胸和感染。
轉院/治療查詢 (公營醫院住院患者適用)
如須求診,患者可於辦公時間致電2608 3383或電郵 mic@union.org聯絡仁安醫院微創中心。
本文章所載內容只作參考用途,並非最終診斷和治療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