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程医生
食物过敏是香港儿童常见的过敏症,传统以来的应对方法是完全避食。假如患者意外进食了致敏的食物,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气喘、血压下降等,所以严重过敏患者需要随时准备注射肾上腺素并尽快求医。
食物过敏症患者可每一至两年接受皮肤或血液测试,覆查是否仍然对食物过敏。部分患者可能会随着成长,身体对致敏食物逐渐产生耐受。以鸡蛋和牛奶过敏为例,约七成以上的儿童患者在长大后能自然脱敏。至于另一常见的致敏食物花生,大概只有两成患者可自然脱敏,而对其他致敏食物可自然脱敏的机会则更低。
近年愈来愈多临床数据显示,食物脱敏治疗可提高患者对致敏食物的耐受程度,甚至达到脱敏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素。
对于牛奶和鸡蛋轻微过敏的患者,经过敏科医生评估后可考虑采用「食物阶梯疗法」(food ladders)进行脱敏。患者需每天进食小量含有牛奶或鸡蛋、并经高温烹调的食品如饼干,然后慢慢增量。如数月后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可尝试食用牛奶或鸡蛋成分相对较高的食品。经过一至两年的疗程,患者一般可直接进食牛奶和鸡蛋。
另一种流行于北美洲的疗法是「低剂量口服食物脱敏疗法」(low-dose oral immunotherapy),患者需在过敏科医生的严格指引下,每天进食非常小量的致敏食物,每两至四周慢慢增量,再维持每天进食一年。加拿大的临床研究显示,患有花生过敏症的学前儿童在接受该疗法后,近八成可以安全地进食16至20颗花生,而在疗程中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机会更低于1%。
「食物阶梯疗法」和「低剂量口服食物脱敏疗法」不同,前者适用于轻微过敏,在过敏科医生的指引下,患者可在家中进行疗程,慢慢增量和升级;而后者适用于严重患者,需每天进食精准分量的致敏食物,增量时过敏科医生须从旁监督。另外,前者只限于对牛奶和鸡蛋过敏的治疗,后者则可应用于其他致敏食物如各类坚果、芝麻等。
任何食物的脱敏疗法都必须由过敏科医生详细评估,并在持续紧密的监察下进行,才可确保安全。
本文章所载内容只作参考用途,并非提供任何专业诊断和治疗的意见。
原文刊载于东方日报
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接收医院公告
继续尽览所有内容。如有最新资讯,将会透过电邮通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