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专栏文章

小心!中暑定中风?处理不当 有机会引致严重并发症

朱灏璋医生

急症科

夏季是户外活动的好时机,但近年香港异常的炎热,甚至录得超过35°C高温,天文台不时发出酷热天气警告。高温环境下,许多人容易感到不适,出现口渴、头痛、头晕等症状。然而,这些是否是中暑的先兆?这些征状实际上有机会是中风、热痉挛等等,必须小心分别,否则引致严重并发病症。


「热疾病」(heat-related illness)

  •  受热时未能适当调节身体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统称。
  • 当体温上升时,身体会自然地作出生理调节来降低体温,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数。但当环境温度过高,令生理调节不能有效地控制体温时,便会产生一连串症状。
  • 不同程度的病情,可分为中暑、热衰竭、热痉挛等等。
     

中暑(Heat Stroke)

  • 症状:头晕、疲倦、作闷、呕吐、心跳加速、流汗加剧、口渴、肌肉抽搐、严重时可引致低血压,甚至乎休克。
  • 体内热量不断累积,体温异常升高(超过40°C)。
  • 过热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出现精神紊乱、神志不清,甚至陷入昏迷。
  • 皮肤呈干性,排汗功能失常,必须尽快求医。
  • 死亡率可达10%至70%,出现病征后两至三小时为黄金治疗期,否则容易造成生命危险。
     

中风(Stroke)

  • 中暑与中风初期的症状相似,身体脱水而中暑的现象,包括头晕、疲倦、四肢无力;中风病征则包括脸部不对称、口齿不清、半边身突然麻痹或乏力。两个疾病的初步辨识,应赶紧先量体温,中暑患者体温会高达40°C以上,对人体伤害很大。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 大量出汗后严重脱水,常发生于长时间体力劳动的年轻人。
  • 症状:大量出汗、疲倦、全身无力、头晕、头痛、说话喘、血压偏低、脸色苍白。
  • 核心体温上升<40°C,倘若不及时处理,严重时可能变成中暑。
     

热晕厥(Heat Syncope)

  • 外周血管因受热扩张和身体流失水份,影响血液循环,头颅供血量不足。
  • 产生一系列中暑前期症状。


热痉挛(Heat Cramps)

  • 运动后因流失盐份和水分而造成的肌肉抽筋(痉挛)。
  • 多发生于腹部、手臂及小腿。
  • 原因可能是没有摄取足够的水分或电解质。 
  • 尽管热痉挛可能疼痛,但通常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治疗

  • 轻微中暑:静脉滴注盐水补充水及盐分,抽血检查监察电解质水平和肾功能。
  • 严重中暑:送抵急症室可能已昏迷,需采用高阶心肺急救术(ACLS)治疗。


预防建议

  • 安排早上或下午较后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避开阳光最炽热时段。
  • 注意补充水分,穿着浅色和通爽衣物,减少身体吸热。
  • 使用防晒产品,戴上阔边帽及太阳镜,阻隔阳光。
  • 长时间活动时,找遮阴处休息,每30分钟在阴凉处休息,饮用含电解质饮料。
  • 感到不适立即停止活动并尽早求医。
  • 高危人群:长者、小童、过胖人士、长期病患者。


病例个案

华强从事建筑工程,每天到地盘巡视。上月中,华强在地盘巡视时突然晕倒,半边身抽筋且动弹不得。同事担心他中风,立即将他送进医院急救。急症室医生发现他体温高达42°C,立即吊盐水和补充电解质,降低体温。半小时后,华强清醒过来,手脚开始正常活动。

这次华强的的同事处理恰当。大家如怀疑有人中暑,应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躺下休息,解除负荷,松开衣服,全身洒冷水,用冰袋敷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为患者搧风保持空气流通,直至苏醒。

本文章所载内容只作参考用途,并非提供任何专业诊断和治疗的意见。

其他相关文章

Icon Email
加入我们的电子通讯

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接收医院公告

Ico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