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思傑醫生
年纪大了,认知能力或会衰退。但岁月不一定会引致脑部退化,而认知障碍亦似有年轻化趋势。最近便有一位认知障碍病人,年仅55岁已需要接受治疗;亦有85岁长者经治疗后有明显进步。笔者选用「脑退步」一词,希望改变坊间一般认为年长了,脑部便一定会退化的负面理解,因为退步后亦可以进步。认知障碍是一种病变,现今虽仍未能彻底根治,已非无药可医,能够减慢衰退及有纾缓作用。
本栏于一年前已介绍过阿兹海默症的最新治疗方案,针对阿兹海默症重要病源之类淀粉(Amyloid)蛋白。阿兹海默症是认知障碍症最常见成因。新的治疗方案,这一年多以来在海外及本地已开始广泛使用,其效果亦陆续在临床个案中得到证实。治疗方案是引用单株抗体技术,以溶解脑内类淀粉蛋白,疗程为两星期一次,每次为时大约半至一小时的静脉注射,可选择在门诊部进行。疗程只须18个月,而初步研究显示,临床效果在24个月后亦得以保持。
最让心鼓舞的是,统计亚洲人的研究数据发现,溶解脑内类淀粉蛋白后之二大主要副作用,脑内微水肿及微出血,个案及严重性均比西方人为少,很多只是在磁力共震造影监察下发现,没有对病人造成健康影响。这个亚洲病人数据研究结果,已在今年5月份的J Prev Alzheimer's Disease 期刊刊登。
值得留意的是,这崭新治疗、暂时只适用于轻度认知障碍及早期阿兹海默症患者身上,因药物在中后期患者身上之成效仍未得以证实:病向浅中医的道理,在认知障碍之治疗上亦然。须知类淀粉蛋白在患者脑内的累积,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过长年累月而成。积聚之数量及时间愈长,对脑部神经细胞之伤害便愈大,就如骨质疏松或癌细胞扩散一样,治疗宜早不宜迟。
幸好现时在筛查认知障碍方面,已有显著突破。一向沿用的蒙特利尔认知障碍问卷,虽然可协助测试早期认知障碍,但未能推断背后病变成因:构成认知柠碍病变的两只主要蛋白,已有血液生物标记可予测试,并可进一步以正电子脑素描确定。这两蛋白便是类淀粉蛋白及涛(Tau)蛋白,并有已注册及准备注册的药物供针对使用;另外亦有其他病变蛋白测试在研究中,希望可早日应用于临床治疗。当然,认知障碍有许多不同成因,并非全因蛋白病变。即使测试发现有蛋白病变,亦必须加以临床评估及诊断。外地正开始研究・相关药物对没有病征但已发现有蛋白病变患者的成效,是否能预防认知障碍。
治未病当然不应只依赖药物,要由良好生活及健康习惯开始。《刺针》医学期刊最近继续提醒大家有效的护脑策略,在2021年8月10日刊登。早于5年前,《刺针》期刊便已经呼吁大家,注重社会及公共健康方面之认知障碍高危因素,例如缺乏教育、弱听、高血压、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运动、统尿、酗酒、脑创伤、空气污染、社交孤立等,综合近期研究结果后,证实视觉受损及高胆固醇亦是高危因素之一。
在老年化社会,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年长人士数目不断上升,患有认知障碍的长者加倍递增,确定及推行有效的预防策略更迫在眉睫。好消息是,在高收入国家,年龄特定发病率似有下降趋势,原因来自成功控烟及控制高血压,从而减少脑血管疾病。
本栏亦不厌其烦,鼓励大家六大护脑要诀:锻炼脑力、持励健身、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怡情减压及社区融合。大家不要再「坐以待痴」,边脑就由今天开始。
本文章所载内容只作参考用途,并非提供任何专业诊断和治疗的意见。
原文: 信报
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接收医院公告
继续尽览所有内容。如有最新资讯,将会透过电邮通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