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卓文医生
婴幼儿的发育及免疫系统仍未成熟,最容易遭到细菌或病毒侵袭,不禁令父母忧心忡忡,其中四季均有爆发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更被称为隐形杀手,小朋友感染后或会并发肺炎或支气管炎。今期儿科专科医生会为大家揭开这个病毒的神秘面纱,助大家对抗感染高峰期。
今年三岁旳晴晴是早产婴儿,也是李太的第一胎。李太记得晴晴岁半那年,某天呼吸异常及发出嘶嘶声,她立即带女儿到医院求诊,医生检查后即时安排她入院接受治疗。
经过临床诊断及化验,确诊晴晴当时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医生也为她进行了纾缓性治疗。然而,晴晴高烧持续,耳朵并有胀痛情况,检查之下,原来是病毒感染并发中耳炎,需要处方抗生素,住院一星期才康复。
RSV病毒向来是「婴幼儿杀手」,几乎全年皆有感染个案,二至三月开始有感染个案,大约维持六个月,然后每四至八个月重临高峰。根据统计,在二○一九年全球录得三千三百万宗与RSV病毒相关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个案,其中约十万宗死亡个案涉及五岁或以下儿童。在香港,RSV病毒更是导致一岁以下幼童住院的最常见呼吸道病毒,占多于一半病例。
究竟甚么是RSV病毒,如何侵袭人体?仁安医院儿科顾问医生冯卓文说:「RSV病毒是一种单链核糖核酸病毒,不止是婴幼儿或儿童,健壮的成年人或长者同样有可能被感染,跟伤风感冒一样,是非常普遍。然而,身体状况不同,所出现的病征亦会有所不同。」
RSV病毒之所以常见,或多或少与它的传染性有关。这种病毒可透过患者的分泌物、飞沫传播,例如接触受污染的手、食具或接触刚染有患者鼻或喉部分泌物的物件而间接传播,潜伏期为一至十天,通常为五至七天。
冯医生表示,婴幼儿感染RSV病毒后,征状类似伤风感冒,出现发烧、流鼻水、咳嗽、头痛、食欲减退、身体感到痛楚或软弱无力等症状,最令人担心的是,感染或会引致肺炎及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当病毒入侵小朋友的下呼吸道,可能会频密地咳嗽,家长甚至会听到子女呼吸时出现嘶嘶声,呼吸辛苦及急促。」
当RSV病毒传播到细支气管,会刺激黏膜引致肿胀,产生严重咳嗽及喘鸣声,肺部的痰涎亦会不停增加,更容易引起细支气管感染并发症。有外国研究就指出,感染过RSV病毒的儿童长大后,患上哮喘的风险较没有感染RSV病毒的儿童高出两至三成,估计与RSV令他们的细支气管变得敏感有关。
婴幼儿容易受RSV病毒感染,部分婴幼儿群组在感染后较容易出现并发症,例如早产婴儿、肺部支气管发育不良或患有慢性肺病,以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为甚么早产婴儿容易受到RSV病毒感染呢?原来,早产婴儿的肺部多数尚未完全发育,肺部较足月出生的婴儿小,气管也较狭窄,一旦感染,就有机会造成气管阻塞,引发严重呼吸道问题。
李太记得,当时囡囡病发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加上咳嗽及气喘等病征,她一度以为囡囡不幸感染COVID。冯医生指出,RSV病毒感染与流感、新冠肺炎部分征状类似,但可透过若干表征辨认,「感染RSV病毒后较常会有严重咳嗽、喘鸣及持续流鼻水,而流感或新冠肺炎,常见有喉咙痛等情况。」他说。
家中婴幼儿如有上述呼吸道感染征状,冯医生建议家长可留意他们的呼吸状况,会否变得急促及困难,并且可以计算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如每分钟超过四十次呼吸就是相对急促,如果一分钟达五、六十次,属于非常急速,应该立即求诊。
家长也可以观察子女上腹部肋骨附近的状况,如果呼吸时大幅起伏,显示呼吸用力及有困难。另外婴幼儿发病时,呼吸时鼻孔大幅张开、并会感到异常疲倦、食欲不振,或嘴唇及指甲发紫等,这些属较严重征状,需要立即求医。
冯医生说,如有上述征状病童求诊,诊断时除临床检查及询问病发经过外,一般都会安排病毒测试,以确定患者感染哪种病毒。现时,坊间亦有些六合一快速测试剂,能够一并检测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新冠病毒、RSV病毒、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家长如有怀疑,可在求医前自行快测,也有助医生尽早断症。
医生并要确定患者有否并发肺炎及支气管炎,假如聆听到肺部有许多杂声,出现肺炎的机会便较大,有需要时会安排进行肺部X光检查。冯医生提到,小朋友感染了RSV病毒,意味着身体抵抗力变差,或有机会同一时间感染其他细菌,例如肺炎链球菌,家长必须提高警觉,避免双重打击。
现时,并没有专门针对RSV病毒的药物,冯医生指治疗一般以纾缓性为主,尤其当婴幼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喘鸣,或要入院及呼吸支援;轻微者则会获处方气管扩张药物,改善呼吸状况。如像李太囡囡般因细菌引起并发症,包括肺炎、鼻窦炎或中耳炎,需要服用抗生素应对。
部分感染RSV病毒的婴幼儿个案,可能需要使用到抗病毒药物,例如本身有长期病患、早产、慢性肺病及心脏病等,但冯医生指这种情况非常少见,除非患者病情严重到被送入深切治疗部,才会考虑处方相关药物。
冯医生建议家长为发烧的子女补充水分,「当体温每升高摄氏一度,人体就要多百分之十水分弥补所需,同时避免饮用冻水,否则会增加黏液分泌,引起更多痰涎。」
要预防小朋友感染RSV病毒,冯医生指最有效方法是保持个人卫生,尤其小朋友外出时喜欢触摸物件︰「RSV病毒可以在洁净的表面生存几个小时,如摸完之后捽眼捽鼻就有机会受感染。」其他如进出人多挤逼地方需要戴上口罩,经常洗手及定时消毒家居环境等措施,亦须好好遵从。
接种疫苗无疑是对抵御病毒入侵的最佳方法,是否又适用于RSV病毒身上呢?冯医生说,暂时没有针对性疫苗提供予婴幼儿预防RSV病毒感染,但有一种单株抗体的预防性药物,获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保护高危婴幼儿,即早产并患有慢性肺病,以及患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减低他们因感染而引起并发症风险,惟保护期只有三十天,每月注射一次,为期五个月。近年有新型单株抗体药物面世,欧美地区已经开始使用,只需注射一次便能达到持续保护效果。
要提高婴幼儿对RSV病毒的保护力,亦可以从妈妈入手。如今,就有疫苗可供怀孕三十二至三十六周的孕妇接种,或分娩前至少十四天前接受注射,以产生抗体并传给胎儿,便可保护宝宝在出生后头六个月不会受到感染,预期相关疫苗亦会在本港推出。
本文章所載內容只作參考用途,並非提供任何專業診斷和治療的意見。
原文: 東周刊
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接收医院公告
继续尽览所有内容。如有最新资讯,将会透过电邮通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