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電子檢查──頭頸腫瘤的照妖鏡

筆者的一名病人是長期吸煙者,其脖子長出了兩個淋巴結,並在一個月間不斷腫脹。她沒有喉嚨或鼻咽不適的症狀,但頸淋巴結卻日漸增大。筆者首次與她會診時,發現頸上的淋巴結有點「硬」,這很可能是癌症的徵兆。而患者未有因淋巴結而感到疼痛,所以屬感染的機會不高。筆者先為她進行「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進一步了解淋巴結的內部狀況。兩日後,病理學家來電確認淋巴結含有癌細胞。淋巴結是人類的防衛器官,在癌細胞擴散前會發揮阻截功能。醫生必須確定癌細胞的來源,才能盡早開始治療。筆者遂運用內窺鏡檢視病人的鼻咽喉部,結果並無異樣。於是再安排磁共振成像掃瞄,詳細檢查整個頭頸區域,嘗試找出「潛藏腫瘤」,但同樣苦無頭緒。最終,筆者透過正電子檢查(PET-CT),在扁桃體內發現潛藏腫瘤的蹤影。與腫瘤學家協商後,我們決定以化療和放射治療清除腫瘤。病人反應良好,由治療至今的五年間無任何復發跡象,成果十分理想。

頸淋巴結腫大是癌症擴散的一大徵狀。現代的細胞學檢查技術讓醫生可透過小針穿刺活檢作出準確診斷。細胞有時甚至可揭示出癌症的源頭,譬如說,細胞內含EB病毒編碼的核糖核酸(EBER)即表示癌症來自鼻咽。倘若腫瘤細胞屬鱗狀細胞癌,那麼其源頭便有可能來自不同部位,如鼻咽、口腔、喉嚨、下咽、食道,甚或是位置較低的肺部。

要找出隱藏源頭,很多時候都要花費一番功夫。幸而,正電子檢查能為醫生省卻不少時間。此檢查除了可識別病源,更可顯示癌症的擴散程度。正因如此,不少腫瘤學家都會借助這項檢查來確認病況,從而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正電子檢查的原理是偵測人體哪個部位的養分攝取量特別高。眾所周知,癌是人體內的異常細胞,會不斷汲取養分,醫生正是利用這個特點,在正電子檢查中找尋惡性腫瘤。

然而,此檢查也有其弊端,除了輻射問題外,一些侵略性較低的腫瘤,如大部分的甲狀腺癌,都不易在檢查中發現。

在舌頭、咽腔、扁桃體及鼻咽的惡性腫瘤往往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正電子檢查在應對頭頸癌方面正正扮演著重要角色,協助醫生評估腫瘤階段,為患者提供最適切的治療。

本文章所載內容只作參考用途,並非提供任何專業診斷和治療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