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专栏文章

前列腺癌治疗:从筛查到重点定向治疗

麦肇敬医生

泌尿外科

近日,前列腺癌再度引起公众关注。我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探讨男性泌尿健康和前列腺癌。
 

甚么是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源于前列腺腺体组织的不正常细胞增生,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病人多在例行健康检查中被发现。然而,随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 排尿困难或频尿
  • 小便时有灼热感或疼痛
  • 夜尿次数增加
  • 尿流变弱
  • 血尿
  • 骨骼疼痛(如已扩散)

由于症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或前列腺炎相似,因此临床上须结合影像与生化指标以进行鉴别诊断。 


多参数影像 看穿隐藏威胁

传统的前列腺活检方式多属随机抽样,存在「抽不中癌细胞」的风险,容易导致假阴性结果。现代医学讲求精准医疗,当临床怀疑前列腺癌时,初步评估通常由直肠指诊(DRE)展开,以判断前列腺有否硬块或不规则触感,随后会安排血液检测,评估「前列腺癌特异抗原」(PSA)浓度。PSA 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正常水平一般应低于 4 ng/mL。当 PSA 值升高时,可能与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或前列腺炎等状况相关,需进一步厘清病因。 

下一步便是进行多参数磁力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RI, mpMRI),了解前列腺哪个位置有阴影,精准地从该位置以导航技术直接抽取组织化验。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能用以评估前列腺可疑病灶的恶性程度,分级由1至5,数字愈高,罹癌机率愈高。透过导航技术,有助于导引活检位置,针对可疑病灶进行精准取样,显著提高癌症检出率,决定后续治疗方向。 
 

治疗策略:从传统治疗到重点定向疗法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式多元,须根据肿瘤分期、Gleason评分、PSA值及病人整体健康状况作个别化考量。传统治疗包括:

  •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
  • 放射治疗(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 Brachytherapy)
  • 荷尔蒙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 


传统的根治性手术或放射治疗虽有良好疗效,但常伴随明显副作用,包括永久性失禁、性功能障碍及射精功能丧失,对患者生活质素构成长远影响。特别是对仍有生育意愿或重视性生活的年轻患者,这些后遗症可能难以接受。

「重点定向治疗」(Focal Therapy) 近年逐渐成为一种兼顾治疗成效与功能保留的新选择。此疗法不再针对整个前列腺进行处理,而是聚焦于病灶区域的精准治疗,避免传统手术对排尿与性功能的潜在影响。 

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亦是「重点定向治疗」的方法之一,将微波能量导入肿瘤,利用物理方式造成肿瘤局部凝固性坏死,治疗时间短,恢复快。另一种是不可逆性电穿孔治疗(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 IRE),或简称纳米刀手术,透过释放高电场短脉冲,破坏肿瘤细胞膜脂质双层结构,使细胞快速凋亡。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重点定向治疗技术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透过经直肠置入的超声波探头,医生将超声波能量逐个平方毫米发射,以局部高温破坏癌细胞,对周边正常组织损伤极少。术后需要插尿喉大约一星期,但可即日下床活动及饮食,亦毋须再服用荷尔蒙药物。临床数据显示,HIFU术后短期内失禁发生率低于5%,较传统手术的30%有明显改善。 


前列腺癌的风险因素:

  • 年龄: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特别是50岁后显著上升。
  • 家族史:若父亲或兄弟曾罹患前列腺癌,属高危一族。
  • 生活型态:高脂饮食、久坐、肥胖与吸烟等均可能提高发病风险。 
     

及早检查 至关重要

前列腺癌早期发现及治疗成效理想,但由于前列腺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检查特别重要,切勿因为没有症状而掉以轻心。 

建议50岁以上男性,或有家族病史人士,与医生商讨是否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血液检查及前列腺指检(DRE)。如有疑问或需要检查,请咨询您的家庭医生或泌尿科专科医生。 

本文章所载内容只作参考用途,并非提供任何专业诊断和治疗的意见。

原文:东方新地 「仁安健谈」专栏

其他相关文章

Icon Email
加入我们的电子通讯

订阅我们的新闻通讯以接收医院公告

Ico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