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ADHD問與答-子女發展與管教技巧

有ADHD的小朋友在學習和社交方面可能會遇到困難,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而家長也要調節心態並保持耐性,學習如何協助子女發掘所長,建立自信。





1. 女兒早年確診ADHD,做了遊戲治療但沒什麼效果,現在已經三年級,更不怕父母打駡,到反叛期會很易學壞嗎?

黃沛霖博士認為每個問題的行為背後總有原因,可能是小朋友不懂溝通,又或者平日在學校或生活上遇到挫敗,覺得生氣但不懂表達,所以我們要先對症下藥,了解「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再慢慢拆解。言語治療師鄺嘉儀亦認同ADHD小朋友在社交溝通方面比較弱,一來不懂得表達,二來在別人對他說話時掌握不到重點,就變成「溝通失效」,長久下去就不想再多說,亦令別人覺得他們沒有禮貌。這些小朋友既缺乏傾訴對象又沒有玩伴,也可能是令到他們有行為問題的原因。

黃沛霖博士認為先要了解「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再慢慢拆解。


鄺嘉儀認為「溝通失效」有機會令到ADHD兒童有行為問題。


臨床心理學家利雪兒特別提到ADHD小朋友鬧情緒的問題。她指出家長一見到子女哭便會喝止,但其實家長要了解情緒是沒有對與錯,會哭也是很正常的,此時反而應注意小朋友為什麼哭?以及應多作陪伴。另外,即使子女犯錯,也嘗試不要先責罵,可以先問一問他們覺得一天過得如何,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從中引導小朋友自我察覺及學習反思,可能更有作用。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勞靄晞也認同,人要有負面和正面的情緒才健康,而小朋友懂得表達自己、懂得控制及抒發負面情緒才是最重要的。她也鼓勵家長和子女多做「枕邊對話」,盡量在睡前談談一天之間發生的事情,因為小朋友在睡覺前的狀態是最舒服和放鬆,這段時間跟爸媽說的心事或會多一點,「枕邊對話」有助促進親子關係。勞靄晞建議家長多對子女作「具體稱讚」,告訴小朋友什麼行為令爸媽很欣賞,讓子女知道及多作正面行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勞靄晞建議家長多對子女作「具體稱讚」。



2. 醫生說我的小朋友有ADHD,讀書也未必會好,不如發掘他其他專長,讓他更有自信,對不對?

黃沛霖博士笑說其實每個人都不應該把所有時間放在同一件事情上,就算是否有ADHD,除了讀書外亦應該朝多方面發展。黃博士以藝人森美及游泳好手菲比斯為例,指出有ADHD也可以很成功。利雪兒指ADHD兒童的確專注力較弱,家長可以改變環境幫忙他們。例如子女做功課的時候,可盡量只面向牆壁及保持桌面整潔,另外可只給他們一支筆而不是整個筆袋,減少他們分心的機會。此外,可以利用工具協助子女專注,例如做閱讀理解時,可以用間尺間著來看,保持精神集中,同時家長亦可多鼓勵子女,欣賞他們的努力。

精神科顧問醫生董家懿強調不要為小朋友貼上ADHD標籤,因為有ADHD不代表不聰明,而專科團隊的治療方向和目標,就是結合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讓小朋友可以在能力範圍內好好發揮潛能。

利雪兒提供一些令ADHD小朋友專心學習的貼士。


董家懿強調不要為小朋友貼上ADHD標籤。

本教育影片僅供參考,如懷疑小朋友有任何類似症狀,建議尋求醫生及專業人士協助作正式評估。


原文刊載於星島頭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