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實錄

秋天也要慎防登革熱


自今年九月起,廣東省爆發登革熱,由二千多宗個案累增至超過四萬宗;臺灣亦出現多宗個案,創歷年新高。香港近日亦出現了4年來首宗本土個案,相比往年個案都在外地感染,可算是敲響了警鐘。 由於登革熱經由白紋伊蚊或埃及伊蚊傳染,因此登革熱的感染高峰期在夏天。不過,香港雖已入秋,但由於今年秋天天氣還不算很涼,蚊患仍然存在,因此到了10月仍有登革熱個案。由於低窪地區及鄉郊積水較嚴重,故住在較低地方的人,感染登革熱的機會較大,然而,最近新增本土個案患者是西營盤居民,並非住在低窪地區或鄉郊,故所有人均應對登革熱提高警覺。

登革熱經由白紋伊蚊或埃及伊蚊傳染,不會直接人傳人。若出現發高燒(40°C/104°F)及伴有以下其中兩種症狀,就要考慮是否患有登革熱:嚴重頭痛、眼球後疼痛、肌肉和關節痛、噁心、嘔吐、腺體腫脹及出疹。症狀通常在被感染蚊子叮咬後經4至10天潛伏期後出現,持續2至7天。

若併發重症登革熱,即一種有可能因血漿滲漏、積液、呼吸窘迫、嚴重出血或器官損傷導致死亡的併發症,最初症狀出現3至7天后會在溫度(38°C/100°F)下降時出現預警,包括:嚴重腹痛、持續嘔吐、呼吸急促、牙齦出血、全身乏力、煩躁不安、嘔吐物帶血、患者凝固血液出現障礙如伊波拉病毒。隨後24至48小時為治療關鍵階段,患者可能死亡,需要進行適當醫護處理,以避免併發症和死亡風險。

症狀脗合者要做血液測試

仁安醫院急症門診以往也有接獲登革熱確診個案,患者接受治療後,全部都已康復。登革熱的治療,一般以支持性治療為主,沒有針對的抗病毒治療方法。對於重症登革熱,及早治療的死亡率為不足1%,否則死亡率可達20%,醫護核心在於保持患者的體液量。

目前雖尚未有預防登革熱的疫苗,而且開發登革熱/重症登革熱疫苗的工作具有挑戰性,但疫苗開發工作近來已取得進展。世界衛生組織向各國和私營部門夥伴提供技術建議和指導,對疫苗開發和評估給予支援。數種候選疫苗正處於不同試驗階段。

防登革熱首要防蚊

由於蚊是登革熱傳播的必要媒體,因此控制蚊患是預防登革熱的首要方法,控制蚊患的做法包括:

  • 妥善處理固體廢物,防止人為製造蚊蟲棲息地;
  • 為家庭儲水容器蓋上蓋子,並每週清空和清潔;
  • 對室外儲水容器施用適當殺蟲劑;
  • 使用個人家庭防護,如紗窗、經殺蟲劑處理的材料、蚊香和噴霧式殺蟲劑,並要穿上長袖衣服;
  • 廣泛使用殺蟲劑;
  • 到郊外遊玩時要穿長袖衫,並噴上有效蚊怕水。

    撰文:仁安急症門診中心副總監暨仁安醫院急症専科顧問醫生老永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