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內視鏡檢查

乙狀結腸內視鏡檢查 | 檢查前的預備 | 檢查過程 | 檢查後須知 | 可能出現的風險及併發症

乙狀結腸內視鏡檢查是利用一條細長而可彎曲的內視鏡,由肛門慢慢進入乙狀結腸,在電視 螢光幕監察下,醫生可觀察及診斷乙狀結腸內的病變,如瘤腫或潰瘍。有需要時,醫生會抽 取活組織進行化驗及切除腸內的息肉。

為何需要接受此檢查?

  • 大便有血
  • 慢性腸瀉
  • 便秘
  • 排便異常
  • 腸內有息肉
  • 腫瘤

乙狀結腸內視鏡檢查注意事項

檢查前的預備

  • 術前六小時禁止飲食。
  • 請脫下身上所有衣物(例如內衣褲、假牙、飾物和隱形眼鏡等),然後換上手術衣。

檢查過程

  • 病者須作左側臥,雙膝向上屈曲。
  • 醫生會按病人需要,處方鎮靜劑或麻醉藥物。
  • 醫生把乙狀結腸內視鏡由肛門放進乙狀結腸內,病者會感覺腹部有脹迫感或欲排便的感 覺,均屬正常。
  • 檢查過程約需十五分鐘。

檢查後須知

  • 檢查後,應臥床休息,待鎮靜劑藥力消失後方可起床活動,而鎮靜劑藥物可能需要三至 四小時才完全消失。
    門診病人
    離院時需要有朋友或家人陪同,以策安全。如病人沒有家人或朋友陪同,檢查後則須安 排病床以作休息(需收取額外觀察費用)。
  • 由於醫生在進行檢查期間把空氣打入腸內,以增加觀察範圍,所以病人檢查後會有氣體 排放出來。
  • 若腹部有劇痛或大便排血,請即通知醫護人員。

可能出現的風險及併發症

檢查前:

  • 須服食瀉藥以清潔腸道;這些藥物可能會引致噁心、嘔吐、腹痛或腹脹等不適。

檢查期間:

  • 注射的鎮靜藥物可能會引致血壓低、呼吸困難等徵狀,嚴重者可能會出現休克或昏迷; 年長病人,出現這些徵狀的機會較高。
  • 乙狀結腸內視鏡檢查,腸穿破的機會率為千份之二;但如以乙狀結腸內視鏡作治療時, 腸穿破的情況會高出幾倍
  • 腸穿破會導致腹膜發炎。患者須於全身麻醉下進行剖腹手術,修補或切除穿破的腸;據 統計,術後死亡率約為百份之五。

檢查後:

  • 會有腹痛、腹脹等情況。多屬暫時性,將於一小時內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