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衞生署2011年資料顯示,中風在香港十大死亡疾病中排行第四,死亡人數達3,325。而半數中風的存活者會引致成年人殘障。近年,中風愈趨普遍及有年輕化的趨向,多與現代人的不良習慣有關,而常見的都市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及心率不正等是中風的高危因素,這些因素就如急性中風的計時炸彈。

中風可以分為缺血性(腦部血管阻塞)及出血性(俗稱:爆血管),中風者當中八成是缺血性,其餘是出血性。年輕型中風常見的四大原因:先天性血管問題、創傷性的損害、心率不正及先天或後天性凝血病變。而創傷性引起的中風當中不乏因不當的頸部按摩、背過重背囊、滑水活動等,造成頸部或腦部血管撕裂而成。

急症門診中心總監胡詠儀醫生提醒,中風徵狀會在很短時間發生不同變化,要多注意。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醫生指出,研究顯示30-50%的病人 180分鐘內使用溶血劑能完全康復。

仁安醫院急症門診中心總監胡詠儀表示,很多中風患者,病發初期都不為意,認為只是一般身體不適,故疏忽求醫,掉以輕心,如果患者能夠把握中風4.5小時內接受靜脈注射溶血劑,令血栓塞的血管回復暢通,便能減少腦細胞缺氧壞死的情況。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用溶血劑,患癌症、心臟病、血管撕裂或凝血功能差的人士,就不適合。袁孟豪又提醒,溶血劑在3個小時內救治,才能發揮最佳作用,之後注射就會減低功效。

仁安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袁孟豪指出,市民可以用「談笑用兵」這四個檢查方法,掌握中風徵狀,這樣便可以在發病的時候,盡快到醫院求診接受適當治療。「談」是說話時表達困難、舌頭打結、語音不清和語無倫次、「笑」指部表情不對稱、「用」指用手用腳時有障礙及「兵」指有以上徵狀時就要馬上打999求救。  

 
當中風患者到達醫院時,經急症科專科醫生,以中風症狀、病歷、身體檢查、心電圖、X-光或電腦掃描等資料作出初步的診斷,認定為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而中風患者會被分流作優先處理。之後由腦神經科專科醫生作進一步診治,以磁力共振的影像判斷中風範圍及位置,再為病人選擇合適的治療。
磁力共振檢驗測中風範圍及位置
 

缺血性中風的患者,如果能夠把握中風4.5小時內接受靜脈注射溶血劑治療,令栓塞的血管回復暢通,便能減少腦細胞缺氧壞死的情況,更有機會令患者完全康復。但溶血劑治療也存在著腦出血或嚴重內出血的風險。相反,出血性中風需要控制出血,可能需要以外科手術作止血治療。 除使用溶血劑治療外, 服用阿士匹靈(Aspirin)或注射低分子肝素鈣(Low Molecular Heparin)亦是治療缺血性中風的方法。

中風除了即時的藥物或手術治療外,復康治療同様重要。中風患者出院後復元效果理想,仍需要長期接受觀察、進行復康或專科護理,目的為預防併發症,並提供服藥指導;而部份患者需要接受物理治療,目的是增強患者的感覺認知能力,避免患者關節變硬及肌肉痙攣,提高中風患者的活動能力及自我照顧能力。若患者需要會幫助選擇合適的輔助器具(如輪椅、助行架、拐杖等)以助日常生活需要。

仁安醫院提供廿四小時中風急救服務,由誇部門的專業醫療團隊所組成,包括腦神經科、急症科、放射診斷科、深切治療部及物理治療部,為患者提供最適切的治療。如遇突發性缺血性中風的患者,經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診斷及評估後,可在黃金時間內為患者注射溶血劑,大大提高患者完全康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