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但现实往往命运弄人。

早前一个电视广告中,女主角怀有四胞胎,面临可能是人生最重要的抉择:究竟应人工流产部分胎儿,减低怀孕风险,还是冒着母婴俱有危险的情况,全数保留四个胎儿?不论是哪一个抉择,稍有差池,都会终身抱憾。而在医院现实生活中,类似情况,比比皆是。

林太今年65岁,有糖尿病,五年前我替她做了心脏血管手术,放了一个支架,一直相安无事。她最近胸口不适,发觉乳房有一硬块,经组织抽刺检查后,发觉是乳癌,需要做割除手术。由于她有心血管病史,医生替她作了心脏计算机血管扫瞄造影,发觉上次的支架很畅通,但在另一条血管,有一个新的70%窄位,于是她再来求诊。她的家人都十分彷徨,究竟是应先处理心脏血管,还是先处理癌病?如先处理乳癌,便要考虑手术中及手术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如先处理心脏血管,由于手术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至少一个月,癌症手术无可避免地要延迟,或多或少要考虑肿瘤扩散的风险。考虑到肿瘤扩散带来的痛苦,一般而言,病人大多倾向先处理癌病。

替她捡查后,发觉她的冠心病征状并不明显,于是先替她进行心脏磁力共振,发现在压力测试下,心脏并无供血不足的问题,最后建议林太先处理癌症。手术当天,大家都很紧张,手术室的三小时,对家人来说,好像是三年。当林太顺利完成手术,家人都舒了一口气。但其实危险期并未完全渡过,因手术对心臓带来的影响及压力,往往于术后三至五天才会发生,还需紧密监察。到了第四天,林太突然感觉胸痛,血压又有些不稳定,幸好只是一场虚惊,检查后,证实是伤口问题,与心脏无关。

类似的医学决定背后,医生其实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和责任。两害取其轻,看似容易,但行医多年,见过不少意料之外的结果和并发症。如事与愿违,无论多明白事理的家属,都难免有怨言。

实证医学主要是建基于科学数据,但病人及家属作出决定时,往往夹杂着情绪、直觉及主观意愿的影响。虽然家人都希望医生能给予客观意见,但最后决定却不一定是理性先行。同一家庭,不同成员亦可能有不同意见,加上无论决定是多科学化,有时候也需要一点点运气,所以事前和病者及家属的沟通和共识,非常重要。

撰文:仁安心脏中心总监暨仁安医院心脏专科顾问医生李少隆医生

本文章所载内容只作参考用途,并非提供任何专业诊断和治疗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