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

徵狀 | 成因 | 危險性 | 治療方法

潰瘍性結腸炎(又名潰爛性大腸炎, Ulcerative Colitis ),慢性腸道炎的一種。病發率比克隆氏症高出 2 至 3 倍,本港平均每 10 萬人中,每年就有 2 人發病,男女比例相若,發病高峰期分別是 20 至 30 歲的壯年,以及 60 至 70 歲的老年。

徵狀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影響結腸及直腸的粘膜層,透過內窺鏡檢查有助確診,它的病徵與腸胃炎相似,如腹痛、持續或間歇性腹瀉等,還會出現大便帶血及明顯消瘦的情況。

成因

跟克隆氏症一樣,潰瘍性結腸炎成因至今未明,患者的腸道在無明顯原因下慢性發炎和潰瘍,有專家估計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

危險性

克隆氏症的炎症反應可貫通整條消化道,由口腔至肛門均會受到破壞,而潰瘍性結腸炎只會影響結腸及直腸,不涉及小腸位置,當炎症持續,甚至有機會演變為癌症,不容忽視。

治療方法

患者須長期透過藥物控制病情,其中 5-ASA 局部消炎藥屬第一線的治療藥物,有研究指長期服用能有效預防腸癌。病情較嚴重者,則須服用類固醇藥物,而生物制劑對此病症的效果仍在研究階段;對藥物無效的病人,則須進行手術切除整條結腸及直腸。